如何辨識過動兒——過動症常見行為特徵

孩子總是坐不住、愛亂跑,容易分心嗎?您是否懷疑孩子可能是過動兒? 如何檢查過動兒? 觀察孩子日常行為,如果經常出現手腳不停地動、坐不住、愛跑跳,或無法安靜地玩耍,這些都可能是過動症的常見行為特徵。 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僅為部分行為表現,並非所有出現這些行為的孩子都是過動兒。 若您擔心孩子的狀況,建議您尋求專業人士評估,及早介入治療,幫助孩子健康成長。

過動兒的肢體表現:手腳不停動、蠕動

過動兒的肢體表現是許多家長容易觀察到的特徵。由於他們的神經系統發展較為不同,往往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,因此會出現一些特殊的動作。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肢體表現:

手腳不停地動

過動兒經常會表現出手腳不停地動的行為,例如:

  • 不停地擺動雙手或雙腳:孩子在靜止不動時,雙手或雙腳會不斷地晃動,無法控制。
  • 輕敲或拍打桌面:孩子可能在寫作業或坐著時,會不停地用手指敲打桌面或桌子,發出重複的聲音。
  • 彈跳或搖晃身體:孩子坐在椅子上時,會不自覺地彈跳起來,或是在座位上不斷地搖晃身體。

這些行為都是過動兒為了釋放過剩的能量而表現出來的,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經常出現這些行為,並留意是否伴隨著其他過動症狀。

蠕動

除了手腳不停地動,過動兒還經常會出現蠕動的行為,例如:

  • 在座位上扭動身體:孩子坐在椅子上時,會不斷地扭動身體,很難保持坐姿。
  • 在座位上不停地挪動:孩子即使坐著,也會不停地挪動屁股,好像坐立不安。
  • 爬行或滾動:孩子在該維持安坐時,可能會不由自主地爬行或滾動,像是想用這種方式來消耗過剩的能量。

這種行為反映了過動兒無法控制自己的肢體,也反映了他們內心想要釋放能量的渴望。家長可以觀察孩子是否在不同的場合都表現出這樣的行為,並注意是否有其他症狀。

需要提醒的是,並不是所有表現出手腳不停地動或蠕動的孩子都是過動兒。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比較活潑好動,或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出現這些行為。家長應觀察孩子的整體行為模式,並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,才能正確評估孩子是否患有過動症。

過動兒的日常行為表徵:坐不住,無法維持安靜

除了肢體上的過動外,過動兒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表現出坐不住、無法維持安靜的行為,這些行為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、人際關係和情緒發展。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行為表徵,家長可以多加留意:

常見行為表徵:

  • 經常在該維持安坐時離席:過動兒往往難以長時間坐在座位上,即使是課堂、用餐或靜態活動,也容易坐立不安,需要起身走動或做其他動作才能專注。
  • 經常在不宜跑或爬的場所跑或爬:過動兒缺乏控制衝動的能力,即使在不適當的場合,也可能忍不住跑或爬,例如在教室、餐廳或公共場所。
  • 經常無法安靜地玩或從事休閒活動:過動兒往往需要持續的刺激和活動,難以靜下心來玩遊戲或從事需要靜態活動的休閒活動,例如拼圖、閱讀或繪畫。
  • 過度吵鬧或喧嘩:過動兒的行為可能過於活潑,容易發出噪音,例如大聲說話、唱歌或製造其他聲音,造成他人困擾。
  • 難以控制情緒:過動兒容易出現情緒失控、暴躁或易怒的行為,可能與無法控制衝動、挫折容忍度低或壓力管理能力不足有關。
  • 經常打斷他人:過動兒可能難以等待自己的回合,容易打斷他人說話或行動,例如在遊戲中插隊或在課堂上插嘴。
  • 無法專注於特定任務:過動兒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,容易分心,無法長時間專注於學習或其他需要專注力的任務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這些行為表徵並非所有過動兒的共同特徵,有些過動兒可能只表現出部分行為,有些則可能表現出更嚴重的行為。因此,若您懷疑您的孩子可能存在過動症,建議您尋求專業人士評估,並依據專業意見給予適當的協助和介入,幫助孩子健康成長。

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行為

除了上述肢體與日常行為特徵外,我們還需要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行為,才能更全面地評估是否有過動症的可能。以下是一些值得留意的面向:

學習與專注

容易分心,無法專心於課業或遊戲,常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。
學習速度較慢,學習新事物有困難,常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。
容易粗心大意,常犯一些無心之過。
對某些科目或活動缺乏興趣,難以持續投入。
無法完成作業,作業常常拖延或未完成。

人際互動

容易衝動,常做出不經大腦思考的行為,導致人際衝突。
容易生氣、暴躁,情緒起伏大,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與同儕互動有困難,常被排擠或孤立。
缺乏同理心,難以理解他人的感受。
常有侵略性的行為,例如打架、欺負同學。

其他方面

容易忘東忘西,常常找不到東西。
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,常感到緊張或焦躁。
睡眠品質不佳,常夜間失眠或早起。
食慾不佳,常挑食或吃得很少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每個孩子的狀況不盡相同,有些孩子可能只表現出部分特徵,而有些孩子則可能表現出多種特徵。重要的是,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表現,並記錄下孩子的行為模式,以便更準確地判斷孩子是否需要專業協助。

觀察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的行為
面向 觀察重點
學習與專注 容易分心,無法專心於課業或遊戲,常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。
學習速度較慢,學習新事物有困難,常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掌握。
容易粗心大意,常犯一些無心之過。
對某些科目或活動缺乏興趣,難以持續投入。
無法完成作業,作業常常拖延或未完成。
人際互動 容易衝動,常做出不經大腦思考的行為,導致人際衝突。
容易生氣、暴躁,情緒起伏大,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與同儕互動有困難,常被排擠或孤立。
缺乏同理心,難以理解他人的感受。
常有侵略性的行為,例如打架、欺負同學。
其他方面 容易忘東忘西,常常找不到東西。
容易感到焦慮或不安,常感到緊張或焦躁。
睡眠品質不佳,常夜間失眠或早起。
食慾不佳,常挑食或吃得很少。

過動兒的過動徵兆:無法維持安靜

除了肢體上的表現,過動兒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也常顯得無法維持安靜,這往往讓家長感到困擾。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行為特徵,您可以留意觀察:

注意力不集中:

  • 容易分心:孩子可能在聽故事或上課時,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,例如窗外飛鳥、教室裡的聲音等,導致無法專心聽講。
  • 難以完成任務:孩子可能開始做作業,但很快就被其他事情吸引,導致作業無法完成。例如,孩子可能開始寫作業,但突然對玩具感興趣,就跑去玩玩具,而忘記繼續寫作業。
  • 容易遺忘:孩子可能經常忘記老師交代的任務,或者忘記帶作業回家,甚至忘記重要的事情。

衝動行為:

  • 不經思考就行動:孩子可能在沒有考慮後果的情況下,就做出一些衝動的行為,例如突然跑到馬路上、插隊等。
  • 難以等待:孩子可能無法等待輪到自己,例如在遊戲中,孩子可能搶著玩玩具,不願意排隊等待。
  • 容易打斷別人:孩子可能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,或者在別人說話時插嘴,這會讓周圍的人感到困擾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這些行為特徵並不一定代表孩子就是過動兒,但如果這些行為頻繁出現,而且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,例如學習、人際關係、家庭生活等,家長就需要提高警惕,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。

如何檢查過動兒?結論

觀察孩子是否頻繁出現手腳不停地動、坐不住、愛跑跳、無法安靜地玩耍等行為,是「如何檢查過動兒」的第一步。然而,這些行為特徵只是過動症的冰山一角,並非所有出現這些行為的孩子都是過動兒。若您擔心孩子的狀況,建議您尋求專業人士評估,例如兒童精神科醫生、兒童心理師等,他們可以透過專業的評估工具和觀察,更全面地瞭解孩子的行為模式,並提供適當的協助和介入。

重要的是,家長們要保持冷靜,不要過度擔心。過動症是可以治療的,及早介入治療,可以幫助孩子改善行為問題,提升學習能力,促進身心健康發展。

如何檢查過動兒? 常見問題快速FAQ

1. 孩子表現出部分過動症狀,是否就代表是過動兒?

不一定。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個性活潑好動,或是因為其他因素導致行為問題,例如壓力、睡眠不足、飲食問題等。過動症是一個複雜的疾病,需要專業人士進行全面的評估才能確診。如果您懷疑孩子可能存在過動症,建議您諮詢兒童精神科醫生、兒童心理學家或兒童發展專家等專業人士。

2. 家長該如何觀察孩子是否可能有過動症?

您可以觀察孩子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表現,例如:

  • 在家:觀察孩子在家中玩耍、學習、與家人互動時的行為。
  • 在學校:觀察孩子在課堂上、與同學互動時的行為。
  • 在其他公共場合:觀察孩子在餐廳、公園、商店等公共場合的行為。

記錄下孩子的行為模式,例如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、衝動程度、情緒控制能力等,並留意這些行為是否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。

3. 如果懷疑孩子有過動症,應該怎麼辦?

如果您懷疑孩子可能存在過動症,建議您儘快諮詢專業人士,例如兒童精神科醫生、兒童心理學家或兒童發展專家等。專業人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、行為表現、病史等,進行全面的評估,並給予適當的建議和治療方案。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幫助孩子減輕過動症的症狀,並提高孩子的學習、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